日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节目中援引美国荣鼎咨询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只要中国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可观份额,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资产就将保持强劲势头。外企对中企的并购交易在过去18个月达到了10年来前所未有的规模,其中大部分并购交易由美国和欧洲企业推动。在中国放松外资持股限制新机遇下,美欧企业在疫情期间仍旧持续看好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这与美国政客在疫情期间宣称的“脱钩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荣鼎咨询集团报告显示,即使在疫情阴霾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公司宣布的中国投资项目金额仍高达23亿美元,仅略低于去年的季度平均值。报告指出:“美国公司看起来并没有考虑要大幅度减少在中国的投资。”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当下美国的经济结构决定其很难承接一些就业工作岗位“回流”。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已经从一个工业超级大国发展为主要依靠金融等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的国家,基建存在巨大缺口,制造业人才也很短缺。若与中国“脱钩”自己搞制造业,美国可能连劳动力也找不到。
该报告还显示,多数在华并购活动均由利用(中国)更宽松的外资所有权限制或对中国消费需求寄予厚望的美欧企业拉动。报告认为,美欧企业在华并购热情高涨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看好中国旺盛的消费需求;二是中国在政策上欢迎外资;三是日益成熟的中国企业对外资吸引力增强。业内专家称,中国市场非常庞大,许多外国投资者都在关注中国长期而非中短期的商业发展。
CNBC在6月21日另一篇题为《尽管北京在敞开大门时面临政治紧张,但外企仍在抢购中国企业》的文章指出,随着全球不确定性加剧,更多外企正在华展开收购活动,包括在更敏感的金融和科技等行业达成(并购)交易,更多的美欧企业认为能通过在华收购实现更快增长。
美国《财富》杂志6月21日刊发题为《尽管特朗普威胁“彻底脱钩”,但全球投资者对在中国的(并购)交易从未这样如饥似渴》的文章,同样援引荣鼎咨询集团的报告,指出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与中国“脱钩”的威胁,但外资对华投资仍颇具韧性。以往,外资对华投资侧重于大型绿地投资项目,而非收购。过去10年来,外资在华年均并购额介于200亿美元至250亿美元,这种规模对中国经济来说微不足道。但自2018年起,此类交易额开始上升,去年达到35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外国对华投资一直稳步增长。迄今,在中国的并购交易额已超过中国对外并购。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助长全球对中国资产的胃口?报告认为,关键因素在于美欧企业笃定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崛起仍是全球最好的增长点。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由华美咨询整理发布,如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华美删除。